2023年春,江南游杂记
2023年春,终于可以在没有复杂的管控政策下出门了。于是我们借着去上海参加展会的机会,短暂地在江南游览了一番。
这次出行,我们走访了上海、杭州和绍兴三个城市。在上海的时间里,行程主要是参展、访友,而杭州则是访友与探索,到了绍兴则完全就是探索咯!
旅途中总是会有很多故事发生,对于久未出门的我们来说很是治愈。没有喧嚣的互联网,这种让人感到安全和确定的、基于线下的熟人/陌生人社交,终究是人类社会的底色。对于那些无法感知、无法从中汲取养分的人,我也只能表达遗憾了。
我想说说一些无关乎个人体验的事情,也是这次小游引发的一些思考,作为记录。
一
首先,是上海的abc艺术书展。去年我们曾经参观过北京场的书展,当时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。恰巧,我们认识了一个名为“二十面体”的团体,他们是abc艺术书展的常客,加之他们最近正好在关注和尝试“故事游戏”,遂决定随他们一同参与上海场的活动。
此展虽名为书展,但其实与我们熟悉的传统书展并不相同,个人判断,其主要受众人群大都也是有艺术教育背景,或者对艺术有一定鉴赏能力的人,当然其中应该也有不少圈内人。耳边总会时不常地传来一些听不懂的“暗语”。当然,这就是圈子的隐含意义,若是完全没有门槛,那就一定是个“大卖场”逻辑的展会了。
游戏,在这个展会上多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,所以我们也并不以游戏的角度去介绍我们的产品。用樱花的话说,我们出版的一些产品,在游戏圈里是最难懂的,但是在这里却可能是最易懂的。而我们的切入点就是:即兴戏剧类型的游戏。
我们在现场有一个工作坊,2个小时的时间,吸引了很多路人的目光。当我们用即兴戏剧游戏的方式去介绍这个产品的时候,我发现大多数观众很快就理解了它。在工作坊的现场,我们甚至没有向报名参加的用户解释这个游戏要怎么玩,或者游戏类型什么的,完全用即兴表演开场,并且将观众直接拉入到这个游戏中。令我们感到意外的是,大多数参与者并没有表现出来太多的困惑和不解,也没有就游戏自由体式的玩法表达不满,似乎大家默认接受了即兴戏剧中的“Yes, but”的技巧。2个小时下来,部分参与者不但多次抽取了新的案件参与游戏,甚至有参与者自告奋勇担当起法官的角色,这都是我们意料之外的。
在书展上,我们另外的一个收获就是现场观众对于《女性主义》这本游戏集的关注和支持。其实我们本想尝试在这个展上展示这款作品,看看能够收获怎样的反馈,没想到媒体场(会展的第一天)的当天,三本样书就都被买走了。当然,有着这样敏锐直觉的还是我们的樱花老师。
所以,有时候不得不承认,一部好的作品,若是放错了货架,是真的会被埋没。面对当下国内TRPG圈子的乱象,我们或许不应该执着于去适应和改变,而是应该想想换个位置和渠道,去寻找更能够接受和喜欢它们的受众。
二
杭州,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多少次拜访了。每次来杭州,都是因为要拜访谜藏的两位故友。他们二人在杭州经营桌游店已经十四个年头了,见证了桌游实体店这些年的起起伏伏。他们有自己对桌游行业的理解和认知,有对桌游的坚持和探索,十几年下来仍然保有初心,颇为难得。若不是北京与杭州相隔甚远,我真的希望能够常和他们聊聊天,吐吐槽。
这次杭州之行,比往常每次拜访的时间都要长,也是希望能够好好感受下这个城市。所以这一次,我们尽可能用徒步+公交的方式,去探索杭州那些广为人知或鲜有人知的地方。我们拜谒了岳飞墓,细细观摩了飞来峰的摩崖石刻,感受了灵隐寺的香火;同时,我们走访了吴山中的宝成寺,探索了南宋古城的遗存,游走于本地人的市井生活中。杭州,的确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惊喜的城市,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和追求名利者在这里留下了无数印迹,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这块土地上过往发生的种种。
巧的是,在上海古籍书店里,无意之间看到一本名为《大宋楼台》的书,作者是一位画家,收集整理了所有存世宋画中的古代建筑图像,并逐一讲解分析。这本一点也不枯燥的专业书读起来颇为有趣,图像与古籍记载结合,漫谈宋代建筑,让爱好者可以非常直观地感受到宋代建筑的独有魅力和特点。之所以说巧,是因为在杭州的南宋御街一处陈列馆中,我看到了这位作者绘制的一副宋代街景图,创作的细节非常考究,可见画家在这方面着实有着很丰厚的积累。
在杭州另外的一个发现是,当地政府为了带动旅游产业在疫情后的复苏,所有景区的门票全免,只需要现场扫码预约就可以。这一招真的很有效,至少我们就因此在杭州多停留了一天!
三
绍兴,我第一次到访的城市。要说这里的名声真的是如雷贯耳,加上中国近代文人鲁迅的光环加持,谁人不晓呢?夫人在多年以前也来过,非常推荐,于是我们这次就决定增加一站,没有访友计划,完全作为旅游者。
坐着地铁从杭州一路来到绍兴,只花了7块钱!虽然比起高铁来说,时间长了不少,但是这种有趣的体验还是值得花费这个时间的。
一路上就开始查起了绍兴的各种信息,夫人之前的经历和记忆作为参考,加上这些年必备的斯飞地图和网上的一些推荐信息,很快就大致规划出了接下来几天的计划。不得不说,绍兴可以拜访的地方也很多,尽管它本是一座不大的城市(不按行政区划来看),但名人故居密布,加之名胜古迹亦不少,所以并不是个可以随便看看就走的城市。只可惜几天的深度游下来,我们对绍兴的印象可谓毁誉参半。
绍兴在旅游方面可谓花了很大的力气和心思,整体而言,作为游客的体验还是非常不错的。有特色的文创产品、全国少有的晚间8点才关闭的景区和整洁有序的景区街道。尤其是文创产品,与本地特色结合得很好,也让我们付出了不少银两。
但同时,我们对于绍兴的失望似乎也会更大一些。最最重要的一点,就是绍兴的景区开发过度的不适感。如果说蔡元培故居旁的广场、徐渭故居边的美术馆、鲁迅故里的整体商业街改造都还算是有关联,可秋瑾故居马路对面超大的商业街区则完全让人不知所以。我觉得当故居周围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了之后,就好像将一个石窟里的佛造像整个被搬到博物馆、大殿藻井直接拆下来放到玻璃柜里一样,完全失去了它作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应有的价值——和身处环境的关系。无论你是一个普通游客,还是一个深度游爱好者,当你面对这样的一种环境时,一种错愕感是每个人都会感受得到的。
在这方面,我个人觉得吕府的周边改造和保护则是比较好的样本。当然,以八字桥为代表的古桥群所在的社群风貌,大都还有绍兴原本的风味。对比来说,这些地方仍能保有故城原有特征的已是颇为珍贵了。可能也许是鲁迅作品的原因,许多鲁迅笔下的城市角落仍幸存了下来,至少能够让如今的我们去想象一下当年的画面,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土谷祠、长庆寺和之间的过街台亭。
另外,我觉得绍兴的旅游似乎缺乏一些层次。感觉这里已经完全沦为了两天一夜的旅游小镇——鲁迅故里及各种文创购物,仓桥直街逛吃逛吃,乘坐乌篷船摇曳个一公里……诸如此类。但其实,如果我们去绍兴博物馆,你就会发现这个城市更多的层次——舜和禹活动核心区、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都城、南宋的陪都、著名的兰亭雅集、唐诗之路等等。或许因为鲁迅的名气太大,但我也真心不希望“鲁迅故里”成为绍兴的唯一标签。
虽然吐槽了不少,但是绍兴仍然带给我非常多的惊喜,可能这些吐槽只是源自我这个深度游游客的不满,是的,我觉得绍兴是个有着深厚底蕴和文化遗产的城市,短短的民国时期大事件绝不该掩盖其过去几千年的繁华与多彩。希望下次绍兴之行,能够谒见大禹陵和舜王庙!
评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