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译者招募背后的故事

很多出版社的编辑朋友总会手里攥着几张王牌,这是他们从业多年,从天南海北各种渠道中慢慢筛选出来的,这些王牌代表的可不仅仅是名头响亮,更是工作量的大幅缩减,也许还有畅销与否的基本保障之一。这些王牌就是译者。

翻译这件事儿如今实在是变得太过平常,想来百年前,精通西文的学者也是寥寥无几,能够将外文的经典作品翻译介绍给国内的大家,又绝非一般知识分子可做成。可如今,即便是没有任何外文基础的人,打开翻译软件,也能对一段不那么复杂的外文有个概括性的了解。而精通外文者想必比百年前而言,增长了不止万倍,可若你深入出版行业,就知道一个优秀的译者为什么会被称之为王牌——他们仍然犹如大海捞针一般难寻。

何为优秀?每个人或许对优秀的定义都不一样,有的人认为此人留洋多年,有国外生活经验,TA之翻译定然是很好的;有人认为,以某一外文作为进修的专业,甚至读至硕士学位,那定然是很好的;亦有人认为,某人各项考试成绩皆为全优,是以为优秀。凡此种种,在鄙人经历过多年“学习”之后,都不以为优秀。鄙人不是专业译者,亦不精通外文或中文,对此问题本是没有发言权的,但有幸与在此之道努力精进者共同共事多年,听闻到不少荒唐事,遂写此篇,并附上自己的一些思考。望言之有物。

某类,在圈子浸淫多年,对外面的世界颇为好奇,接触了不少新奇的作品,鉴于国内极少有人了解和熟悉,遂开贴立据,表明自己要翻译并分享给大众,以示自己之慷慨。这本是极好的,自从互联网将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无限放大之后,更多的人能够以中文去了解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上的种种。译介之人亦是厉害的,值得被他人所尊敬。然则,仅凭一时之兴趣之人颇多,当冷门作品回归到冷门的时候,往往也就是这些提灯之人离开的时候。不过,如此反复多次,大佬之名誉终是得到了。于是,我们收到此人简历时,往往被其所涉猎、翻译过茫茫多的作品所“折服”。译者花上半生甚至一生所追求的译著等身在这个人身上,只需要2-3年就“达成”了!可试卷返回来,就令人哭笑不得了,若仅仅是“机翻”也就罢了,往往还能看到比“机翻”还离谱的翻译文字,这时我们就真的想说,还是请用“机翻”吧。

某类,外文水平颇高。从简历上看到的信息,你不得不幻想这个人或许就是你命中的王牌之一。对领域内的知识亦颇为熟悉。良将哉?莫急。此人颇为骄傲,但却不以翻译之能安身立命,故我们对此往往颇为谨慎。因事实无数次告诉我们,此类译者经常凭借经验和直觉进行翻译,可谓“既快又好”,但你若认真阅读原文进行逐句校对,往往漏洞百出。至此,才是最别扭的时刻,或许本质上是大家对于翻译这一工作的定义不同,就往往会引发更深层次的矛盾,但又非专业之人的互相探讨和思考,不免让你感觉鸡同鸭讲,比起前面那类译者,更是头痛。

当然,茫茫多的译者中,绝非仅此两类,但私以为,这两类人所造成的伤害往往是最大的,若没有十足的经验,年轻的编辑往往会被漂亮的履历所欺骗,而最终,痛苦的就只有编辑本人了。在我们和出版社打交道的不多的年头里,几乎每个编辑都有类似的故事可以分享,虽然各有各的不同,但想来也没有什么本质差别。

我不想深究他们的问题,我更想分享我认为优秀的译者所应具备的素养。

谦逊,我认为是最首要的。不光是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的谦逊,更需要对原著文本的谦逊。我更希望译者能够做到首先尊重作者,再对其文本进行翻译。不能因任何理由,就译文肆意发挥。

克制,是优秀译者的第二条必备属性。翻译过程中,对于译文处理的克制,是非常玄妙的一种能力。过于遵从原文可能会难以阅读和理解,过度演绎则丢失原文之韵味。

勤奋,被我列为第三条必备属性。无论译者能力如何,又多么熟悉两种语言,但要知道,语言是变化和发展的,即便同一种语言也会因所使用的地域不同而有不同的意思。作为译者,若不勤奋,不反复查阅各类字典,错误就会无法避免地出现,甚至犯下低级错误。

严谨,则是最后一条属性。其实准确翻译本应是一条默认的准则,但很多译者往往因为粗心大意,或是过于草率,将本是一句并不难的句子搞错了。只要是人,其实难免出错,但若在短短的试译搞里出现这种马虎,编辑又怎敢把十几万字的稿子交给译者呢?

当然,比起翻译界的早已形成的理论和著述,我所记录和思考的内容实在太过浅薄,甚至可能并不正确。作为外行,我本是不应在非我领域表达太多,但实是认为应该记录下来一些自己的思考,以提醒未来的自己,故有此篇。行文至此,以无更多,就此收笔。

补充:其实从一份简历中,就往往可以对一个陌生人作出一些判断,凡是会让我脑海响起警钟之特性,都会最终影响我对译者的判断,若非实力有过人之处,概不录用。想来,也是保护自己的手段了吧。

评论

热门博文